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

念能力與靈光(二)


        小傑凝聚念能力在雙眼,發現拍賣會場的一支壺纏留了大量的氣。雖然壺的樣子很怪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稍後認識的仙派娓娓道來,那支壺是他早期為了謀生所製作的贗品,如今覺得手工很粗劣,感到汗顏,因此寧願損失其他兩個寶物,也要寫下贏過小傑的競標價格,買回來。他們的對話如下(頁73):

念能力與靈光(一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就我目前的理解,對班雅明來說,「靈光」Aura)可以解釋為:當人凝視物,物也回眸,凝視著人,而這「回眸」,就是靈光。人與物的相互凝視立基於雙方地位的平等,所謂「物我兩忘」。

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

超級歪的〈什麼是人?〉


「什麼是人?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。當我們試著回答這個問題,也將牽引出下一個問題:「那麼,人應該怎麼樣地活著?」而這個問題又會導向下一個問題:「為了讓人們能夠適切地、完善地活著,我們應該如何組成與運作社會?」第三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認識:人無法只靠他自己而適切地、完善地活著,必須與他人互動與合作,才能達成這個目標。這三個問題依序能歸類為「形上學」、「倫理學」、「政治學」。

《雲圖》(Cloud Atlas)預告片


        這幾天發現了2013年的電影《雲圖》(Cloud Atlas),僅看預告就讓我唏噓不已:這不正是班雅明所說的,每一代未完成的革命都會留下殘存的彌賽亞碎片。從奴役黑人、迫害同志、環境保護、自由正義、存在(Dasein)的意義到末世最後一絲的救贖希望,像接力賽跑,或者是左派的失敗歷史,一代一代傳承下去。我想在此引述經典台詞:“Phenomena that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our lives, these forces begin long before we are born and continue long after we perish.”“Yesterday, I believe I would have never done what I did today.”
        這一切讓我想起班雅明的話:「不論是有生物還是無生物,萬事萬物都會參與語言,只有方式不同而已,因為物的本性就是要傳達其認知內容﹝mental contents﹞。」

梁文道的「一千零一夜」




最近在Youtube上看到許多極為重要的影片,列舉如下:

梁文道的「一千零一夜」:〈唐吉訶德〉、〈波赫士〉、〈費馬最後定理〉、〈論語〉、〈心經〉、〈古文觀止〉、〈神義論〉(讓我想讀另一本書:巴斯卡的《思想錄》)。其中〈論語〉,梁文道的詮釋覺醒了我朦朧的感知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學習身處人世的道理並且有機會實踐與溫習,這不是很快樂的事嗎?如果不行,那遇到同道中人,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?如果沒有人知道你的理想與志向,卻不生氣不憂慮,那不正是君子嗎?「身處人世」,應當從何一梵老師的「在世界之中」這一句話來了解:你不是獨自一人。Das In-der-Welt-Sei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