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歐走了九遍忠孝東路。最後一遍的路途,小歐莫名所以流淚:那也許是因為心中的某個地方被觸動了。那是歷經長途跋涉,艱辛的身體操練,才能找到的地方,在心中。原本只是童騃的惡戲,最終竟成為一場儀式,當事人藉此體驗了內在的深層的存在,進而照亮了其他人。真正的宗教只能誕生於此吧。這場儀式的意蘊無窮,難以言喻,但可以引發千言萬語,以詩人與哲學家的成象水平。縱然千言萬語,仍無法觸及儀式的核心與本質。核心與本質並非一開始就預定的、現成之物,只有親身尋覓,千山萬水,才能驚鴻一瞥,「如有所立,卓爾。」
班雅明:我正在研讀的德國作家。 筆記:一種特殊的文學類型。 班雅明的筆記本:據漢娜鄂蘭表示,三零年代,班雅明總隨身攜帶黑色封皮的小筆記本,以語錄片語的形式,加進日常生活與讀書所漁獵的「珍珠與珊瑚」。
小歐走了九遍忠孝東路。最後一遍的路途,小歐莫名所以流淚:那也許是因為心中的某個地方被觸動了。那是歷經長途跋涉,艱辛的身體操練,才能找到的地方,在心中。原本只是童騃的惡戲,最終竟成為一場儀式,當事人藉此體驗了內在的深層的存在,進而照亮了其他人。真正的宗教只能誕生於此吧。這場儀式的意蘊無窮,難以言喻,但可以引發千言萬語,以詩人與哲學家的成象水平。縱然千言萬語,仍無法觸及儀式的核心與本質。核心與本質並非一開始就預定的、現成之物,只有親身尋覓,千山萬水,才能驚鴻一瞥,「如有所立,卓爾。」
《魔術師時代》中譯本討論班雅明的章節引用了班雅明的一個句子:「一個存在物被另一存在物所認識,並與被認識者的自我認識疊合。」(44)這個句子令我困惑,卻又讓我聯想到柏拉圖的「相論」。柏拉圖的「相」涵括「認知活動」、「認知者」與「被認知者」,三位一體。「認知者」藉由「認知活動」而與「被認知者」同一(無所謂主客體之分)。「認知者」化身為「被認知者」的原理,而「被認知者」以知性本質(既非質料也非概念)進入「認知者」的靈魂並轉化之。相論的宗旨在於靈魂的教養與轉化。
l 何一梵的演講提出「現代戲劇」的三個特點與策略:史特林堡《夢幻劇》之「直接性」(immediacy)、貝克特《等待果陀》之「理性主體之缺席」(the absence of rational subject)、品特《回家》之「『醜聞』之挑釁」(Provocation of Scandale)。
「你那帶著悲傷的光輝喲,現在唱成了歌喲。」majiko的〈声〉的歌詞中譯,由不知名網友翻譯,不確定是否貼近原文的意思。深得我心。也許不必追究原文的意思,這句中譯的幾個關鍵詞搭配majiko療癒的歌聲,佐以MV的光影霓虹,又或者該反過來說:光影霓虹與療癒系音嗓,如爝火乍然般的中文字幕才因此獲得意義、強度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