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

筆記:陳丹青的演講(一)

觀看陳丹青的演講,主題是「文學與閱讀」,主要是宣傳木心講授、陳丹青筆記的世界文學史。木心生於前現代、前電子傳播時代,仍舊保有自古騰堡印刷術以來,對於書本的一種宗教般的虔敬。那是充滿靈光的時代,說故事的人的時代──如果由班雅明來描述,可能會使用以上的詞彙。陳丹青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國很感興趣,充滿孺慕之情,甚至不惜購買侵華日軍拍攝的三十年代的中國城市攝影集,一個夾在前現代與現代之間的中國,一個只有親炙過、或間接地接觸過,才能理解、體會,並對當代中國城市景觀發出喟嘆,的中國。陳丹青在回答觀眾提問時,自稱經歷過那個模樣的中國,的老傢伙。夏蟲不可語冰。有些事物,沒經驗過,消失了,很難轉述給沒經驗過的後人,後人還不一定相信呢。

陳丹青自述並非讀書人,即使聽過木心講世界文學,仍舊沒有讀過那些文學經典。木心說:有些書宜深讀,有些書宜淺讀。陳丹青在回應觀眾時補充:包括他自己,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淺讀,因為已經沒有那樣閒暇能讓人深讀了。木心還說過杜思妥耶夫斯基在經歷死亡的邊陲,流放到西伯利亞時,要求他的哥哥寄書給他:那些是十七到十九世紀的作品,就像是他的性命一樣。但杜氏的作品並沒有顯露那些書籍的知識。陳丹青在演講尾聲表示:不一定要博覽群書,才能寫出好作品,例如韓寒討論中國現況的文章簡潔扼要,比社科院的教授們還深刻。

陳丹青質樸、聰明而清醒,喜好「無知」帶來的驚訝感,不賣弄學問卻深具洞見,聽他說話這件事本身彷彿經驗一種「啟蒙」musterio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