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

書摘:觀念論,知性的存有者

以下內容摘自之前的聽打逐字稿。澄清了一些關於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成見,令人茅塞頓開。

 

……

王:剛才哲翰從雅典學院那幅圖,柏拉圖一手指天,亞里斯多德一手指地……

黃:這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成見錯誤,事實上就他們的學說理論來講,兩個都是指著天,不是一個指著天,一個指著地……

王:因為我們講到這段希臘哲學史的時候,如果聽眾是哲學系學生,都會把柏拉圖的哲學講成是比較唯心論,或理性論,如果是亞里斯多德的哲學,唯物論或經驗論,所以感覺是完全天南地北,兩邊講的東西不一樣,哲翰不是這個樣子嗎?

黃:完全不是。亞里斯多德硬要貼標籤的話也是觀念論者。

王:可不可以幫聽眾解釋一下這邊的觀念論是什麼意思?因為很多人可能根本就聽不懂……

黃:觀念論的意思就是說,他們會認為存有的原理,這個世界都歸源自哪裡?這個來源不是質料性的東西,而是思想性,一種知性的對象,來自於知性的對象,這個知性的對象就作為萬事萬物的原理,而成為萬事萬物之所以存有的基礎。

王:你是說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東西,它的根源都是一種,用觀念論來講的話,都是一種觀念,就是我們知性的對象……

黃:我們說一種知性的存有者,事實上不是我們思考意識裡的東西,而是一種知性的存有者,這種知性的存有者,用我們的話來講,不只附掛在我們主體的思考裡面,它有獨立存在的地位,這是他們的想像,在那個時候他們並沒有主客體的區分,他們不會認為我們思想一個思想對象的時候,是我作為一個主體在思考對象,他們會認為我們在思考一個思考對象的時候,我的思考意識本身就是那個思想對象本身,也就是說我的靈魂裡面有一個可以思想的部分,這個思想的部分在那個當下與思考對象同一了,是那個思想對象自己思想自己,而不是我們思想它,所以在那個意義上,我們在思考中,我們人可以跟神,神是最高的思想,思考的對象可以跟神合為一體。他們的談論是這樣。

王:等於是思考神的時候,就跟神合在一起。

黃:是神在自己認識自己,而不是我們在認識祂。

王:這聽起來就很玄,我們在後面再來聊這個東西。你是說,不只是柏拉圖是這麼認為的……

黃:硬要貼標籤的話是觀念論者,但這個標籤不是很適合,但要貼標籤的話,是。

王:那我多問一個問題,那亞里斯多德是經驗論者也好,唯物論者也好,這樣的說法是怎麼跑出來的?既然你說兩個大哲學家都是觀念論者。

黃:這當然是來自於亞里斯多德著作裡對柏拉圖的批評,說柏拉圖所認定的事物的原理,就是希臘文所說的以得亞,我們中文會把它翻成理型,我就不把它翻成理型,因為這不是很洽當,直接叫它以得亞,它的意思我們待會再談,但是亞里斯多德認為以得亞這種東西,獨立存在的實體,柏拉圖所講那種以得亞,用柏拉圖的方式說,考察所掌握到的以得亞,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,柏拉圖用數學的方式,把以得亞當作數學的對象,亞里斯多德認為數學只是一種人思考的抽象的內容,不是真正存在的實體,那他們的差別只在這裡,那亞里斯多德轉個向,就說那我們真正的,我們要去找以得亞,這種原理,這種東西,我們不要找到數學上面去,要從自然萬物的考察,也就是生物學的考察,所以他就去這個考察萬物,連那種最低下的東西,比如說動物的一些很低陋的部分,醜陋的部分,比如人的腋毛,他都認為這裡面有一種神性的東西彰顯……

王:聽起來很像莊子道在屎溺……

黃: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會說你看亞里斯多德很親近世界大地,柏拉圖說這個世界是假象,事實上不是這樣子。並不是亞里斯多德去大地考察,就說他是經驗論者,完全不是這樣子講……那是他的一個步驟,最後的東西仍然是思想的對象,只是他認為這些思想的對象可以直接在這些,你對萬事萬物,尤其是生物,生物的感官考察當中那個最精萃的部分,你可以發現,把它發現成神性的東西,那這個神性的東西,你如果把思考的焦點專注在神性的東西上,他本身就是分離獨存,那不是附掛在經驗內容上面。

王:等於說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都要去解釋、尋找知性的對象,只是柏拉圖選擇的途徑,用數學的方式去尋找,然後亞里斯多德……

黃:生物學。一個是數學家,一個是生物學家,大概可以這樣講。

王:實際去考察世界上存在的生物,去尋找知性的對象,但是到最後他們都是尋找一個知性的對象,而不是從一個經驗的方式去找,證明這個世界,這是兩回事。

黃:就客觀的文獻上,亞里斯多德有對柏拉圖進行批評,可是我們看他大部分的文獻段落都是說「他們」,都是複數,都不是指他,是說「他們」,或有人這樣說,都是用複數,事實上不是專指柏拉圖,很多地方是批評他過去的同學、過去的老師,就是柏拉圖學院裡的那些人,尤其是斯迪歐西波斯。

王:也就是後來接掌雅典學院的這些思想家。

黃:對,就是第二任院長。

……